《学前教育研究》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坤婕 记者 黄艳/文 施向辉/摄)南京市鼓楼区头条巷25号,是陈鹤琴先生的家。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他为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鸣。初为人父的陈鹤琴用照相机,用钢笔记录下婴儿的变化,这一记录就是808天。
2020年12月26日,为纪念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808天观察记录的“婴儿传记”100周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联合举办“纪念中国首例儿童活动个案研究100周年研讨会”,众多幼教界大咖相聚在一起,以“精密观察”为主旨,研究传承陈鹤琴教育思想。
100年前,这位爸爸记录下808天的“婴儿传记”
△学生家长感悟
1920年12月26日,陈鹤琴先生的长子陈一鸣出生后,他对孩子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将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
1925年,他将资料整理并据此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同年,陈鹤琴撰写了另一本巨著《家庭教育》,书中既简述了儿童心理和普通教学法,还以一鸣为中心人物,归纳出家庭教育的101条教学原则。
从鼓楼出发,大师的“活思想”一直践行
△老师现场分享教育案例
“婴儿传记”至今,已有百年,在陈鹤琴先生创办的鼓楼幼儿园里,幼教工作者们重温大师观察实验的方法,践行“活教育”思想,一切为儿童!
2020年12月26日,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联合举办研讨会,与幼教同行一同分享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神大餐,学习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科学策略与方法,坚持学前教育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守牢“活教育”的文化根基。
幼教界的大咖们,走进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和来自“大麦田”麦穗行动项目组、鼓楼区第二幼教发展共同体、市课程第三共同体、江北新区教办园等近百位幼教同行一起,漫步在充满童趣的“老山森林”“小小健康城”“扬子江畔”“鼓楼街”里,大家被游戏场里孩子们的创作吸引。三场一馆不仅表达着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物的样态,也串起了鼓幼从鼓楼出发、跨江发展到江北的办学脉络。
把儿童当儿童,让他们活泼泼地成长!
△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的报告《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中,以大教育家的视野回溯了陈鹤琴先生将心理学作为学术起点,采用“实地考察”“实地实验”,进行个别化、临床性的观察和研究的科学实验历程。并强调,观察儿童、记录儿童、分析儿童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通过实证、实验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出具体的、深刻的思想理论。只有聚焦特定儿童,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全体儿童。只有深入关注个体表现,才能让教育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崔利玲
国家督学、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作为研讨会主持人,紧紧围绕研讨会的主旨,带领与会专家和幼教同行们走进活动现场,感受“活教育”思想在鼓楼幼儿园百年坚守中焕发的勃勃生机。崔利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出现了一些违背儿童发展的现象,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说法带来的误导。而教育要尊重儿童年龄特点,遵守教育规律。要把儿童当儿童,一切为儿童。此次研讨会秉承陈鹤琴的科学研究精神,以“精密观察”为主旨,着力于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让观察成为解读儿童、理解儿童、助推儿童发展的密钥,让每个孩子都能活泼泼地成长!
孩子自己造车、养小羊,老师“精密观察”感悟多
现场,鼓幼的蔡轶平老师分享了孩子们的造车故事。两对带轴的轮子,创造了无限“玩”的机会,孩子们不仅自己造成了可以运行的四轮车,还变出了各种造型,想出了多种玩法。
陈黎黎老师分享了班级孩子饲养小羊的趣事。故事中,可以看到老师引导孩子从问题出发,支持他们运用精密观察答疑解惑、科学认识周围事物,助推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
上一篇:崇德动漫: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