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

精准扶贫背景下乌蒙山区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1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从“精准扶贫”的理念和内涵来看,是与过去大水漫灌式“粗放扶贫”相对称的。“两不愁三保障”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标准。其中,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保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智力支撑”。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可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贫困幼儿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取向。该文正是基于此,聚焦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古蔺、叙永县,通过分析两地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实事求是,提出解决该地区学前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为实现该地区的教育扶贫添砖加瓦。

1 古蔺、叙永县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审视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01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并强调“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办好学前教育。然而,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广大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使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效阻断当地贫困的代际传承。然而,一些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该文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开展对乌蒙山地区古蔺、叙永县学前教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古蔺、叙永县学前教育的问题透视

政府对幼儿园项目建设的投入,推动了县、乡镇、村级幼儿园的发展。如叙永县政府在2017 以来项目建设投入11 769 万元,新建幼儿园22 所,其中中心幼儿园5 所,村级幼儿园17 所,2020年将全部投入使用。古蔺县政府近三年来也投入1 216.42 万元。同时,民办幼儿园的大力兴起也丰富了学前教育资源,随着国家政策配套的落实,促进了古蔺县、叙永县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仅2018年,就新建了16 所民办幼儿园,为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在对古蔺县、叙永县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研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前教育布局不合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古蔺县、叙永县学前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良好局面,但从整体来看,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多分布在县城、乡镇所在地,而处于较为边远的乡村自然村则几乎没有建立幼儿园,那么,对于边远自然村的儿童而言,必将面临寄宿问题。然而,对于寄宿的孩子而言,其虽然获得了平等的上学机会,但教育的质量和温度必然难以保证,由于在较小的年龄离开父母,势必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质量不高。通过对古蔺县、叙永县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虽然幼儿园的数量基本能够满足该县学前教育的需求,但是,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幼儿园硬件设施比较缺乏,比如:生活设备、玩教具、图书等,并且已有的硬件设施质量上相对于城市幼儿园而言还有待提高。同时师资力量也难以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无疑,学前教育是一种“以玩为主”的教育,相关教育硬件的缺乏,让儿童感觉“身在监狱”一般,影响其健康成长。

最后,民族文化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古蔺县、叙永县以苗族为主,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亟须下一代进行传播、传承,要求把学前教育作为民族文化启蒙和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丰富的民族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发,其所学习的语言为汉语,所教学的内容多为“城市化”“现代化”的内容,与本民族的内容关系不大,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到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

3 精准扶贫视角下古蔺、叙永县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思考

上一篇:商城县审计局学前教育专项审计深入一线调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