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
普普通通的干树枝在人们的眼里也许只是点燃后一下子就化为灰烬的柴火而已,谈不上有更高的价值,然而,在我们幼儿园里,它们却是充满生命力的珍宝,是可以再挖掘、再创造、再利用的有用资源。
一、昂首挺胸,“屹立”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当中。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幼儿园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
我们是农村幼儿园,纯真、质朴、自然已是农村人的一张“名片”,大自然的气息随时会飘荡在我们的身边。孩子们眼中的环境应该是清纯的、富有乡土气息的,是由许多的农村材料编织而成的。因此,我们找准了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打开了特色研究的第一扇门——特色环境创设。经过努力,我园的特色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取得了颇让姐妹园羡慕不已的“乡韵乡情”特色。只要一走进我们幼儿园,扑面而来的是清雅的色彩:太湖的蓝、田野的绿、童心的橙……到处是经过师幼改头换面的各种自然材料作品,小石头、螺蛳壳、河蚌壳、泥巴、木头、竹子、豆豆、稻草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就拿不起眼的“干树枝”的创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在我园,干树枝完全摆脱了只能当“柴火”的命运,而成为了一位神气的的“战士”,昂首挺胸地屹立于幼儿园的许多地方——
在走廊,一方自制的农家民居旁,一棵高大的装点着盈盈绿意的“古树”诉说着我们南泉的古老传说,树体就是我们收集的一棵已经干枯的老树枝,把它悬挂在合适的位置,再进行适当的修剪,然后粘贴上形象的树叶,这样,老树枝又焕发了生命。
在楼梯口,两棵造型和谐的树儿遥遥相对,倾诉着不同季节的话语:春天,我们给它们乔装打扮,让树儿抽出嫩芽,再开出花儿;夏天,我们把茂密的树叶给它们换上,让它们披上绿色的盛装;秋天,我们让它们硕果累累,让人馋涎欲滴;冬天,又会是一番银装素裹,给人无限遐想。
在墙面,用弯弯直直的树枝扎制的画框别有一番风味,有的地方还稍加颜色的修饰,更显靓丽的风采;用粗细不一的树枝段截面拼贴的装饰画也是风格独特。在教室,干树枝又成了立体造型的“骨架”,那些灰色的骨架装饰上一些有趣的挂件和图案,在风中摇摆得特别可爱。
在大厅,修剪好的干树枝涂上金粉、银粉,有序地排列在玻璃橱窗内,在由下而上的灯光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还有的被插在瓷缸里,就变成了既简单又大方的装饰……
这样的环境布置充分体现了原生态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孩子眼中呈现的都是自然界的缩影,接触的都是自然界熟悉的事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这些气息与感受是最淳朴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张开双臂,“行走”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当中。
每一个个体都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孩子虽然年龄尚小,但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还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中介。因此,幼儿园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园地,教育活动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阵地,合理有效地发挥好物质中介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教育者所要思索的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充盈在我们的教学中,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自然材料的运用,在教学中依然是魅力十足,孩子们依然是乐于接受、兴趣浓厚。如:将鹅卵石拼装、装饰、染色;将经过消毒处理的螺蛳壳进行串联;在泥巴场里进行挖、揉、摔、搓、捣等;将干草进行染色、修剪、瓶插……这些由自然材料作为主线设计开展的教育活动都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案例,而且都是孩子百玩不厌的活动,也是激发孩子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的空间,更是充实我们幼儿园乡土课程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我们自行开发和设计的教育活动中,干树枝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研究,为农村孩子呈上了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肴”。如: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育,我们开展了“粘贴桃花”的活动,采用的材料就是干树枝和粉色皱纸,幼儿把“桃花”(粉色皱纹纸)粘贴在树枝上,一棵棵迷你桃树在宝宝们的捣鼓下便形成了,然后装饰在春天的主墙上,远远看去一片茂盛的桃树林便展现在眼前,不但丰富了墙面内容,还增强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在泥巴创意活动中,干树枝又成为了孩子们创意的辅助物,有的当成了连接棒,有的变成了手和脚,有的插成了头发,有的装成了天线……不同品种、不同粗细、不同长度、有弯有直的干树枝给活动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沙画和泥雕的活动中,干树枝又充当了“画笔”的角色,不但安全,而且不同的粗细可以描绘出不同风格的图案,别有一番情趣。可以说,干树枝的运用,既为孩子们渗透了环保的意识,又成为孩子们与大自然互动的一个有效载体。
上一篇:我国近二十年学前教育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基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