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高职衔接研究①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随着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应当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由此看出,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真正实现中高职衔接,核心环节在于课程衔接,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势在必行。儿童文学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当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根据教育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分析课程现状,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从微观着手,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高职衔接构架,以期实现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现状

农村幼儿师资缺乏,现仍有较多中职学校中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农村幼儿教育培养师资。儿童文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儿童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儿童文学课程在中职幼儿师资培养过程中地位显著,但在实践教学中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专业

儿童文学素养是幼儿教师必备素养,大多数中职学校非常重视,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配备相关专业的教师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然而,由于传统的对学前教育专业认知的影响,少部分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对跳、弹、唱、画等单项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的认识缺失,并未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只开设了普适性的中职语文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幼儿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二)课时安排不科学

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部分中职学校,课时安排不够科学。文学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积淀,加之很多其他课程都要以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儿童文学课程较为科学的开设时间应当是一年级。如在幼儿游戏活动设计课程中,诗歌活动设计、故事活动设计等项目,都需要建立在熟悉儿童文学作品,具备对作品的选择、分析、综合把控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儿童文学课程应作为幼儿活动设计课程的先导课程,而不是后续课程。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中职儿童文学课程使用的教材较为陈旧,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幼儿文学》。该教材选择了大量作品供学生阅读欣赏,但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运用能力的提升缺乏指导。除此之外,教材注重对各类儿童文学体裁的创作指导,这与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不匹配,中职学生很难达到创作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高度。

由于师资力量欠缺,中职儿童文学课程大部分由语文教研室的公共课教师担任,部分学校甚至由非文学类专业教师担任,教师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系统性把握相对有限。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不能较好地把控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势必造成教学思路的偏差。

(四)教学方法较单一

中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采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分析、鉴赏以及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有采取同样教学方式的隐患。因此,不断探究、革新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效果,对达到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课程目标至关重要。

(五)考核机制较落后

中职儿童文学课程多为终结性考核,即到期末统一考试作为学科的期末考核。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成果是多方面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作品的选择、鉴赏、分析能力以及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能力提升等。因此,应当对考核形式进行科学设计,以确保对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提升的综合准确鉴定。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现状

部分高职院校由师范类学校和其他学校合并而成,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地方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儿童文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儿童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改编创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前儿童文学修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幼儿教师“五大领域”的能力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五大领域”的技能训练很多要以儿童文学作品作为素材和展现载体。儿童文学课程在高职幼儿师资培养过程中地位显著。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虽然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显得尤其薄弱。

上一篇:幼儿故事比赛问题规避谈
下一篇:没有了